扫一扫,关注我们
利息保障倍数是什么?
利息保障倍数,又称已获利息倍数,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利息支付能力。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(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)。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(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)。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,倍数越大,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。因此,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,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。
图:利息保障倍数计算
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
企业主该如何计算自身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呢?
利息保障倍数=EBIT/利息费用 [1]
公式中:
息税前利润(EBIT)=利润总额+财务费用(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,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)
分子:息税前利润(EBIT)=净销售额-营业费用 [1]
息税前利润(EBIT)=销售收入总额-变动成本总额-固定经营成本
分母:“利息费用”: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,并不单独记录,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的数据,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,所以存在误差。
图:利息保障报数
企业利息保障倍数多少比较合适?
答:利息保障倍数=息税前利润/利息,这个比率反映企业的经营收益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,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,至少应该大于1才表明有偿付利息的能力。且比值越高,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。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,企业将面临亏损、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。
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
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,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,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,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。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,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,且比值越高,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。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,企业将面临亏损、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。
关于利息保障倍数计算的注意事项
(1)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,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“分子”,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。
(2)特别项目(如:火灾损失等)、停止经营、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。
(3)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,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。
(4)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收益,可考虑予以扣除。
(5)当存在股权少于100%但需要合并的子公司时,少数股权收益不应扣除。
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小编怎么办武汉房产抵押贷...详情>
武汉贷款中介骗局 远离黑心贷款小中介!!警惕虚...详情>
2022年武汉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政策、产品大全 武汉...详情>